在中国古建筑中高规制的建筑物一定有琉璃构件,我国自汉就已经有了关于琉璃的明确记载,琉璃成为国之宝物。
南京大报恩寺塔琉璃龙吻
琉璃的烧制有几十道工序,第一次烧制叫“素烧”,即将春雨浸泡、夏日暴晒、冬雪凝冻的陶土经粉碎、筛选、淘洗、炼泥后,通过支坯、修整成型,再精雕、晒干、烘烤,入窑经摄氏1000~1150度之间素烧,然后再将素烧好的胚胎根据不同的要求以含铁、铜、锰、钴、黄丹等的颜料做着色剂“施彩釉”,用铅作助溶剂,二次入窑进行“彩烧”,出现了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的奇妙变化,琉璃件呈现出神秘、美丽的釉色,前后生产过程大约四五十天。
河南开封宋代祐国寺琉璃塔飞天面砖
美丽的琉璃,折射出中国人的色彩观念,也承载了更多封建礼制的含义,古代“五行”观念将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色对应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五位,以中为上,以黄为尊,皇帝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垄断了黄色,他人若是擅用黄色,就是“逾制”。清初摄政王多尔衮被削夺封号的罪状之一,就是在他亲王府里的一个绿琉璃瓦殿顶,镶着一道黄色的琉璃边,这居然成为摄政王谋逆的罪证,可见黄色琉璃的尊崇地位。
北京故宫小院琉璃影壁,壁心为“莲荷鸳鸯”图,莲叶荷花丛中两只鸳鸯浮游在水面上,神态悠闲
绿色是草木萌发的颜色,象征春天,在方位上对应东、代表旭日东升,对于皇帝的子孙来说,顺利成长最为重要,所以王子、亲王们府邸都用绿琉璃瓦覆顶。北京雍和宫原本是康熙四皇子雍亲王的王府,宫内只能用绿琉璃顶,他后来继承了皇位,成为雍正皇帝,昔日的王府改作行宫,也改用黄灿灿的琉璃瓦。这都说明琉璃色彩有着特定的含义。我们也能从不同色彩的琉璃瓦顶来认识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性质。
介休后土庙戏台翼墙顶、檐、脊、墙心均用琉璃装饰
明清两朝明令,琉璃只能用于帝王宫殿和皇家坛庙,以及皇帝下旨“敇建”的宗教建筑上,地方民间建筑尤其是民居严禁使用琉璃。但是实际上清王朝中后期,“无皇上旨意不准擅用琉璃”的禁令就已没法实行了,从这一时期起,已有大量会馆、祠堂、庙观等,根据建筑的需要和主人的财力,在屋顶、脊饰、壁饰上采用琉璃。民间琉璃建筑以山西尤盛,如山西灵石静升镇文庙影壁的顶,介休后土庙所有大殿、戏台的屋顶和翼墙,以及河南开封、社旗一带的会馆屋顶、影壁,全都大量选用琉璃砖瓦,但并未见有“敇建”的字样。不过,正因为明、清两朝确实有过这类条例,所以琉璃这种建筑装饰材料及工艺就没有砖刻、木雕这样在民间普遍运用。
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“普门应现”琉璃牌坊
(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话说古建筑”,无商业用途)